白居易这首诗字字血泪,深情胜过初恋,读了令人深受感动
白居易19岁时,他与邻居的女儿相恋了,这个邻居的女儿叫湘灵,彼时仅仅为15岁,美如天仙,甜如梦幻,且处于一生当中最美妙的时刻。白居易与之初尝恋爱果实的滋味,两个人难舍难分,甜得如蜜一般。为此,白居易写下了《邻女》这首诗,其诗如下:
娉婷十五胜天仙,百日焕姮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湘灵梦幻一样的美让白居易爱到了骨子里,但是因为门第观念,官宦之家的白居易与出身平民的邻居女湘灵只能是地下情,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白居易与邻居女的恋情终究被两家的家长们所发现,白居易的母亲硬是生生地逼迫他与湘灵分手。
后来白居易考上进士,做了大唐的官员,离开了他的第二故乡,也离开了湘灵,故事暂告一个段落。然而在白居易四十岁那年,他的母亲发生意外,不幸亡故,白居易沉浸在丧母的巨大悲痛之中。后来,在一个春雨如细丝的夜晚,他又想起了当年被迫放弃的初恋,他又想起了心中深深爱着的湘灵,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通俗易懂的《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可以说白居易的这首诗非常的深情,对初恋二十余年仍然是念念不忘,相思入骨,真的是“我有所念人”,“结在深深肠”,结在深深肠不说,还“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可以说,这种深沉的爱,今世难忘,即便是洗尽红尘凡事,深入佛门,那也是洗不净这初恋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然而,这么深沉的初恋,却不是白居易心中最深最重的情感,那么白居易心中最深最沉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从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白居易心中最重要的感情是与好友元稹的感情。
世间朋友千千万,试问知音有几人?对白居易来说,那千千万万个人中的知音,就是好友元稹。那茫茫人海中不可忘却的人,就是元稹。这样的知音,这样的朋友,即使走遍天下,也不可能忘记。
人生短短几十年,一生中能有几个人真正的朋友呢?所以连古人也感叹,人生百年,得一知己足矣,所以,像白居易与元稹这样的知己,人生当中遇到了也就无枉此生!正是出于这样的感叹,正是出于对朋友的怜惜,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当时已经69岁的白居易写下了一首诗,叫《梦微之》其全诗如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夜里睡去,偶得一梦,梦着我们携手同游,而醒来后,忍不住地流泪,枕头衣衫都湿透。回想起我在江州的时候,身心已老,还生了三场大病,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而转眼之间,你却离开人世已经八年了。八年的时间,你早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而我也老得头发胡子都白了,路也走不动了,唯有对你的思念,延绵不断,渺渺无期。在这八年的时间,你的小儿子阿卫和女婿韩郎都相继离去,不知道你们在那边可曾相遇见?
是何人有如此幸运,让大诗人白居易都要为之动情?又是什么样的朋友情谊,让白居易写下这首千古名诗呢?
原来,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30岁的白居易在大唐长安与23岁的元稹相识,二人一见如故,你欣赏我的才华和学识,我喜欢你的能力与诗文;你看中我的远大的理想,我认同你宏远抱负;你反对宦官干政,我提倡轻徭薄赋。二人理想与学识的契合使得他们相见恨晚,如遇故知一般,遂迅速成为知己。
那么元稹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即是《离思》的作者,其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以说是世人皆知。元稹出生于公元779年,逝世于公元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做过唐朝大臣、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是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与白居易合称“元白”。
唐朝如此著名的两大文学家的相遇,不知道是他们俩前世修来的福分,还是今世上天赐予的缘分?总之两个人的相遇铸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不仅在政治上理想上高度契合,就是在文学上的理念,也非常一致,于是两人共同发起了唐朝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运动,使得他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
正是因为元白的深厚情谊,所以元稹经常出现在白居易的很多诗篇里,而这首《梦微之》,想必白居易写就以后,肯定已经是老泪纵横、泣涕连连了。在这首诗中白居易用来自心灵真诚、来自心里最深的感情描写了与元稹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于元稹的思念,以至于短短的几句诗,就触及人的心灵,让人肝肠寸断。
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时,诗里面提到了一个地名——漳浦,并且说到了在那里大病了三次。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要提到这样一个地名呢?这其实和白居易被贬有关,公元815年,当朝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许多人都明哲保身,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却不顾个人的安危,上表要求缉拿并严惩凶手,被人诬陷是越职言事,后来又诽谤白居易因母亲看花坠井而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和“新井”等诗,有害名教。白居易遂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白居易一生中最著名的诗歌之一《琵笆行》就是在江州写下的。但是据考证,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并未到过漳浦,这里之所以用“漳浦”二字,是用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病卧漳浦的典故,代指九江,说明自己被贬在外,朋友故去却无法在身边的无奈。
当白居易被贬回到长安之后,万般不如意,事事不顺利,世态炎凉使白居易心灰意冷,而唯一能与之交心的好友元稹也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如今已有八年之久,千头万绪,不禁使白居易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梦微之》。那一年,白居易已经69岁,身体三病两痛,而回首往事,年轻时代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所以,今昔对比,去了的万事皆休,孤坟无处话凄凉。而尚活在人世的,却处境惨淡,百事萧条,让人触目伤心,故而全诗悲意渗透每一个字,旁人读了亦伤感异常。
全诗赏析
在此诗中,“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首联两句白居易可以说是直抒胸臆,表达回长安之后孤寂的心境以及的思念:“你辞世虽已八年,可是因为对你的思念,曾经的携手欢聚,依然在梦里浮现,可是当醒来之后,才猛然发现,曾经真实的存在,全都化成了梦境,止不住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湿透了衣衫。”
三四句“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颔联两句诉说了心中的悲痛:“被贬江州后,我孤苦无依,且生了三次大病,每一次都让我形销骨立,死去活来,我被贬在外,吃尽苦头,然而你却在长安城外成了一抔黄土,坟头野草繁生,这让人如何不悲伤?”短短十四字,写尽物是人非的心酸苦楚,让人心凉。
纵观全诗,颈联两句最为忧伤,最为动情,最显人间苦楚,万物皆非之感:“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你辞世八年,想必在黄泉之下,你的肉身和骨肉早已与泥土化为一体,成了一抔黄土,尽管我还暂寄人间,可也成为了一个白头老翁,头发和胡子皆似雪,脸上也爬满了皱纹,连走路也费力的一摇一拐的了。”此二句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如出一辙,道尽了阴阳两隔,死者长已矣,而生者长相思的无奈之情。
尾联两句“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其中的阿卫是元稹最小的儿子,而韩郎则是元稹的女婿。白居易以告知的口吻说:“阿卫和韩郎也相继过世,黄泉路远,那边浑浑蒙蒙的,不知道在那边你们有没有相遇?”全诗结束,悲意绵绵,深情无限。